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ISSN:1674-9316
CN:11-5908/R
语言:中文
周期:半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61154
期刊分类:公共卫生
期刊热词:
护理,疗效,临床疗效,护理干预,疗效观察,并发症,优质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腹腔镜,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健康服务业新业态下的卫生标准体系思考(2)

来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6 16:3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2 我国健康服务业概况 我国健康服务业整体还不够完善,仍处于产业发展的成长阶段,健康服务业体系中医疗、保健、康复等环节虽已形成初步的产业链

1.2 我国健康服务业概况

我国健康服务业整体还不够完善,仍处于产业发展的成长阶段,健康服务业体系中医疗、保健、康复等环节虽已形成初步的产业链,但仍存在同质化程度不高、无序竞争严重,健康产品和服务层次单一等问题[10-11]。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对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但政策文件多为指导性原则,实际可操作性不强,缺少相关配套标准的制定,无法有效保障现阶段人民群众的需求得到满足。

我国健康服务业的重点发展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办医、养老服务、商业医疗保险等。其中,社会办医的发展可以给群众带来多元化的选择,满足其个性化、高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弥补公立医疗机构的不足。为了应对不断严峻的老龄化进程和慢性病发病、患病趋势,老年健康产业也是我国未来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内容[12]。同时,发展社会性和商业性医疗护理保险,也会较大程度地推动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拓展全社会健康保障资金来源[13],有效降低群众看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增加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除此之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快速发展也将促使医疗机构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不断推进我国健康服务业走向新高度。

2 健康服务新业态面临的新问题

2.1 平衡标准和发展的关系

目前,随着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诸如互联网医疗、社会化的医学检验、影像机构等医疗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业态不断增多,配套标准却仍是空白,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如何制定相应的标准促进其发展,作为医疗卫生标准的主管部门需要迎接这一挑战[14]。一方面,要深入细致研究多层次、多元化健康服务需求,依据对健康服务产业发展情况的预测,积极制定医疗卫生行业标准,另一方面,要加强颁布标准的宣传培训和依据标准开展监督评价工作,进一步促进健康服务业标准的贯彻实施,为新业态下医疗服务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医疗质量和生命安全提供制度保障,早日实现国家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目标。

2.2 后补型标准与前导型标准的选择

根据制定时间不同,标准可分为后补型标准和前导型标准。前者是在所有工作已经完成,并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再补充一个标准,用以指导今后的实践,通常无需把握标准化需求,即使需要把握也较为简单易行[15]。后者则是在产品开发阶段,正确把握和识别新技术领域的标准化需求后,不失时机或超前地做出响应,制定出具有导向性的标准。许多研究已经证明,起导向作用的标准(前导型标准)将是今后高新技术产业的标准化需求[16]。医疗卫生标准主要是依据我们长期以来在医疗卫生领域所积累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在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管理和技术方面制定的比较成熟而稳定的标准,可以认为属于后补型标准。然而,面对健康服务业的产业链上的新技术和新模式,很多是我们过去没有经验或者经验不足的,因此仅侧重于制定后补型标准将不能更好地发挥规范和指导作用,应正确把握和识别健康服务业领域的医疗卫生标准化需求,制定起导向作用的前导型标准。

2.3 多部门协调机制的构建

健康服务的目标是保障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由于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使得健康服务产业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除了基本医疗部分外,很大部分属于市场经济调节范畴。许多社会化医疗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会逐步发展,因此对于这些机构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社会化机构的审批和监管主体不仅仅在卫生行政部门,因此单独依靠医疗卫生领域制定标准,缺少多部门的联合协调,会为标准贯彻实施带来局限性。

2.4 团体或企业标准作为补充

健康服务的技术方法已经不仅涉及医学科学领域,还包括医药器械、互联网、商业健康保险等其他先进技术领域,在这些共同涉及的领域编制标准,需要有不同产业或专业共同参与。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已经对学会、协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制定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赋予了法律地位,因此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将成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有力补充,有效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17]。

3 新业态下的医疗健康服务行业标准体系

为更好地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应适时调整标准编制化的思路,在传统医疗卫生标准体系基础上,借鉴国外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经验,细分我国健康服务业与医疗卫生相关的范围,梳理其应该具备的前瞻性卫生标准需求,提出健康服务新业态下与医疗卫生相关的新标准体系框架,并以此为依据指导标准规划和制定工作。

文章来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网址: http://www.zgwsbzglzz.cn/qikandaodu/2020/0726/431.html

上一篇:我国卫生标准实施评估工作开展情况概述
下一篇:新加坡:为防控疫情 发布餐饮业者卫生与清洁建